乐亭大鼓在迁安 编辑:迁安信息港 2012-01-10 13:36:50 1469阅读 迁安信息港消息 乐亭大鼓因诞生在乐亭而得名。乐亭大鼓是在明末产生鼓词以后,在继承历代文化成就的基础上,由当地民歌发展而成,相传乐亭一带,人们多有能歌善舞习俗,逢年过节常常举办歌舞活动,当时人们叫它“清平歌”,由于不断地发展,后来配上了乐器三弦(当时著名的弦子李)加上鼓和板,到了1850年,基本有了乐亭大鼓腔的雏形,当时有位艺人叫温荣,他发现了打坏的犁铧翅清脆的音响,于是便磨成一付月牙形状的铁板,经过一番苦练,取代了过去的木板,故人送号温铁板,所以现在乐亭大鼓用的叫犁铧板。<br /> <br /> 著名乐亭大鼓艺术家靳文然的启蒙老师为我市迁安镇上屋村丁佩城。<br /> <br /> 靳文然,滦南靳营村人,父亲靳齐瑞开鞋坊(鞋厂),家里常年养一班说书的,迁安镇上屋村丁佩城(字韵清)有一次到滦南靳营,为靳齐瑞说书,受到靳齐瑞和观众的好评,从此便和靳齐瑞交了朋友,靳文然从小酷爱乐亭大鼓,想拜师学艺,父亲再三阻止无用,只好答应他学乐亭大鼓,便拜丁佩城为师,丁佩城把长篇刘公案和两个段子教给了他,后来靳文然又取各名师、名派的艺术之长,使靳文然的技艺大幅度提高,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其的唱腔体系完成,唱腔听来亲切如语,旋律性强,易于上口,受到了行内外的广泛欢迎。<br /> <br /> 1973年10月,迁安文化馆乐亭大鼓班在馆长周保东筹措下正式成立,当时想让丁佩城老先生任教,因丁老先生80高龄,身体不好,未能任教,只参加了开学典礼,经过馆长和乐亭县文教局联系,请来著名乐亭大鼓艺人李伯华、琴师赵义任教,首批学员一共12人,学期3个月,于1974年春,分成4组下乡巡回演出,后来曲艺队发展到8支队伍,分别到全县8个区片巡回演出,受到领导的重视和观众的欢迎。<br /> <br /> 当时开长篇的有6人,打段的12人,弹三弦的9人,新长篇6部,新段书21个,传统长篇15部,传统段书30个。<br /> <br /> 2009年乐亭大鼓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我们应该保护支持和传承好这一曲种。<br /> 广告 相关推荐 占地面积约5533㎡!迁安这处位置将有大变化! 2025/07/09 0评论 1011阅读 定了!迁安木厂口镇一村将有新变化! 2025/07/09 0评论 1005阅读 涉及15个镇24个村,迁安25人获补助金! 2025/07/09 0评论 978阅读 单招备考班火热开课,五源教育送你上岸福利! 2025/07/11 1223阅读 0评论 评论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