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不在高 有“仙”则名——黄台山为黄帝故迹略考之三 编辑:迁安信息港 2012-01-10 13:33:45 2640阅读 迁安信息港消息 黄帝部落活动在燕山一带,已是中国史学界的研究定论,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:“‘五帝’前期活动中心是燕山南北”①。迁安北倚燕山,滦河、青龙河穿境而过,气候温和,土质肥沃,适宜以耕种、渔猎为主的古人类生存。境内有经过认定的旧石器遗址7处、新石器遗址18处。特别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安新庄新石器遗址,遗存与黄帝文化吻合。北京任重远先生穷18年之功,遍考迁安地理、文物、古文献、甲骨文等,著大作《轩辕黄帝及其子孙居燕山地区》,提出了迁安是“黄帝古都”的论断。迁安市文保所所长、文博副研究员尹小燕女士,通过对安新庄新石器遗址的考证得出结论,《山海经》里提到的“轩辕国”就在迁安一带②。黄帝带领其部落曾在现迁安境内活动已是不争的史实,本文不作赘述。迁安市黄台山,从地名考证,正是黄帝部落曾在此活动的有力证据。<br /> <br /> 黄台山是一个古老的地名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(1574—1646年)所著《东周列国志》第21回《管夷吾智辨俞儿,齐桓公兵定孤竹》中说:“史官有诗云:山有黄台水有濡,周围百里令支居。燕山卤获今何在,国灭身亡可叹吁!”这段内容可说明两点:一是黄台山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,就以“黄台”为名;二是黄台山是“百里令支”(令支,迁安古称)的标志性自然景观,是境内最具有认同性、最具有代表性的山脉。滦河古称濡水,是“令支”境内最大的河流,为境内水系代表,故曰“水有濡”,借此来说明在“令支”境内作战,这点毫无异议。但是,在“齐桓公兵定孤竹”过程中,黄台山和龙山都是重要的战场,龙山(古称龙泉山、伏龙山)相比黄台山山势更加蜿蜒雄壮,更适宜做境内山脉的代表,且放在诗句里,无论是“山有龙泉”还是“山有伏龙”都符合格律,应当说“山有龙泉水有濡”似乎才更合适,但作者独“取小舍大、取低弃高”,用“山有黄台”来起兴,这说明黄台山比龙山更具代表性。这种代表性显然不是因黄台山自然条件突出而具备的,而是因为黄台山具有更大的社会影响,更具有普遍的认同性。从其命名来看,这种社会影响和认同性显然来自于黄帝。这种现象,如同今天我们提到江西,虽然江西境内有“奇秀甲天下”的庐山,但我们还是会想到井冈山,因为那里是革命圣迹,它对现今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,也因而受到普遍的关注和认知。<br /> 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黄台山风景优美,底蕴丰厚,在文化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必将成为迁安“轩辕古国”、“黄帝古都”城市名片的有力注解。<br /> <br /> 注释:<br /> ①参见苏秉琦《论西辽河古文化———与赤峰史学工作者的谈话》一文。<br /> ②尹小燕著《从安新庄文化看黄帝轩辕国在迁安》。<br /> <br /> 广告 相关推荐 占地面积约5533㎡!迁安这处位置将有大变化! 2025/07/09 0评论 1011阅读 定了!迁安木厂口镇一村将有新变化! 2025/07/09 0评论 1005阅读 涉及15个镇24个村,迁安25人获补助金! 2025/07/09 0评论 978阅读 单招备考班火热开课,五源教育送你上岸福利! 2025/07/11 1220阅读 0评论 评论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