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从历史沿革看黄台———黄台山为黄帝故迹略考之二

从历史沿革看黄台———黄台山为黄帝故迹略考之二

编辑:迁安信息港   2011-12-31 07:27:53 2705阅读

迁安信息港消息 以“黄台”作为地名,历史久远,可溯源至黄帝,并且历代文献多有记录,是个极具继承性的地名。
   从目前资料来看,“黄台”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《穆天子传》中,今本《穆天子传》卷五记载:“丙辰,天子南游于黄□室之丘,以观夏后启之所居,乃□于启室。”其中,“黄□室之丘”据《文选》注引,为“黄台之丘”。同时,这段记载也提供了这样一个史实:轩辕黄帝第七代玄孙启,就居住在“黄台之丘”。选择居处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,广为人知的孟母三迁、千金买邻等故事,都可见古人对居住环境的慎重,故有“卜居”一说。启贵为“夏后”,选择居住之地必然是非常严肃的国家大事,选择黄台之丘,除了该地自然条件优越之外,身为黄帝后裔,追慕祖宗遗风,以示对先祖的尊崇和纪念,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。
   今河南省禹州市,西汉时为颍川郡所辖。汉宣帝(公元前91—前49年)时黄霸任颍川太守,曾筑“欢善台”,“欢善台”碑记中有“南原有黄台之丘,启所居焉”字句。东汉文化名人、二十四孝子之一、黄霸八世孙黄香,生前预卜阴宅,死后便葬在今禹州郭连乡黄台寨村东侧的孝岗上,残存墓碑上刻有黄香生前遗嘱“死葬黄台之丘”。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(539年)曾在此设“黄台县”。
   北魏郦道元(约470—527年)所著《水经注》卷二十二《洧水》篇载“洧水又东,……水出武定冈,东南流迳皇台冈下……”清末杨守敬《水经注疏》:“守敬按,《地形志》黄台县有黄台冈。即《洧水》篇所谓皇台冈也。”
   北宋古文字学家、文学家夏竦(985—1051年)《奉和御制雪》诗云:“寒风夜傍梁园积,花雪晨临宋殿飞。歌俪阳春争度曲,月承宵幌竞通辉。五车洛邑延神牌,八骏黄台罢猎围。今日云章昭美应,眇观千载事还希。”
   今河南省新密市境内有地名曰“力牧台”,以黄帝大臣力牧得名,当地人又俗称“黄台”。南宋郑樵(1103-1162年)所著《通志》:“(力牧台)在大隗镇东。俗传黄帝讲武于此。”又曰:“筑拜风后。土人呼为台子岗,又曰台冈。”又,清雍正九年《河南通志·古迹下》:“(力牧台)在密县城东四十里,土人呼黄台岗,地近云岩、大隗镇,台址颇广,又曰拜将台。”又,清嘉庆二十二年《密县志》:“力牧台一曰拜将台,一曰熊台。”又,清光绪二十八年田文镜《河南通志·山川》:“力牧台,在密县城东四十里,土人呼为黄台冈,地近云岩、大隗镇,台址颇广,又曰拜将台。”从这些史志文献中,我们可以得出一条重要的信息:力牧台又名黄台、又名黄台冈、又名拜将台、又名熊台。但无论用哪个名字来命名,都清楚地指向了“黄帝”其人:力牧是黄帝身边一位重要的大臣,从文献上看,“力牧台”得名缘自黄帝在此地拜力牧为将,故名“拜将台”;因黄帝之名,故又称“黄台”;同时,因黄帝亦称有熊氏,故又称之为“熊台”。
   综上所述,“黄台”是一个世代传承下来的古老地名,其命名初始与黄帝有着必然的联系,“黄台”,即“黄帝台”。凡以“黄台”作为地名的地区,轩辕黄帝当年都曾在该地有过重大的活动。因为中华民族传统的、强烈的宗祖意识,故而“黄台”地名得以保存延续至今。
 

广告

相关推荐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