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迁安歇后语释义

迁安歇后语释义

编辑:迁安信息港   2011-12-31 07:22:24 1989阅读

迁安信息港消息:在迁安有许多与人名、地名有关的歇后语,都是从迁安人民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,今择其要以说明。

1.贯头山送门客———驾不住

说的是原来贯头山一带有娶门客拜送门客的习俗。而这位送门客是同村娶门客的孙女辈。当娶门客给送门客下拜的时候,这位送门客急忙拦阻说:“我们可驾不住。”于是形成了这句歇后语。

2.张宽吊纸———没完

过去有一家财主办丧事,开吊七七四十九天,开始到门前吊纸的很多。渐渐到了后来,吊纸的人越来越少了。张宽以为吊纸就给个孝帽,还可以吃席,所以他天天去吊纸,直到最后。

3.兰若院的木头底子———真核的

兰若院有一个卖真核杏儿的,吆喝的声音很好听。有一次他把杏儿卖完了,改卖木头底子(过去妇女踩在脚下的一种东西),因为习惯了卖杏儿,他一张嘴就吆喝了“真核的”,但一看自己卖的货不是杏儿,马上改口:“木头底子啊。”于是人们就编了这句歇后语。

4.小王庄的高跷———门扇子似的

扭秧歌踩高跷是迁安古老的文艺形式。而独有小王庄的高跷高,大体上离地1.8米左右,跟门一般高,于是人们形容谁家的孩子长高了,就用这句歇后语来形容。

5.马古寺的喇叭遇金才———对吹

马古寺的喇叭以李福兴为首,金才的喇叭在全县非常出名,人称大杆儿。有一次两班喇叭在城内街上碰头了,谁也不服谁,都要争个高低上下。李福兴的喇叭以小巧和做花样为主,金才凭的是力气和功夫。时间长了,人们都去围着看技巧,结果都说马古寺的喇叭压住了金才,因此也就出了这句歇后语。

6.口外的瞎子———往口里领

口外即长城以北,过去口外的一些盲人,都到迁安城里的集市来算卦,到谁家去都需要有人领着。于是人们在形容把大块食物往嘴里夹的时候常说:“真像口外的瞎子———往口里领。”

7.郭大爷剥蒜———两耽误

建设村宋家胡同院子都比较长,这家后院住着一位孤身老人郭大爷。姓宋这家每次来客人都给郭大爷端来饺子。这天他看见前头又来了客人,他就提前剥蒜预备着,可是宋家看见郭大爷正在剥蒜,以为他自己一定也吃饺子,就没再送来,结果闹了个两耽误。

8.三里河的石头———压麻

压麻是迁安人的一句土话,形容人说话很可笑,令人听了非常肉麻,过去三里河冬天总被人辟为一个又一个的麻池子,用来把线麻放水里沤。这些麻秆入池后,都需要用石头压下去。所以这石头是必备的压麻工具,这句歇后语就是这么产生的。

9.高各庄四相———还那么着

过去迁安有钱的家里死了人,都要请四相来主持发丧。他们指挥着孝子叩头等形式。一次,有一家死了老人,这班客人祭完了,又来下一拔吊孝的,四相认为孝子们都知道怎么拜了,就喊了声:“还那么着!”从此留下了话柄。

10.口外的乡保———管得宽

从前口外也有好多村庄属于迁安管辖。但那些地方因为山多,居住比较分散,老远老远的地方都属于一个村。现在的村官当时叫乡保,所以一村要管理很宽的一片地方,于是就产生了这句歇后语。

11.蛇探峪搬石头———造谣

迁安东西蛇探峪以出石灰著名。石灰质量好,生了灰不留渣滓,粘性也好。石灰都需要用灰窑来烧,所以就根据这一事实,说东西蛇探峪的人搬石头,准是为了造窑。

12.王瞎子修影壁墙———看看

宗佐村有位盲人富户,人称王瞎子,因其德高望重,被人称为绅士。一次他大门内要修一影壁,工匠修完让他摸摸怎么样,他说“拆了重修。”工匠虽认为可惜也只有重修了。这次修完,掌作的又让他摸摸,他还是那句话:“拆了重修。”第三次掌作的明白了,就说:“请东家看看修得怎么样?”东家说:“这回行了。”

广告

相关推荐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