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作为迁安人,这些千奇百怪的村名你知道吗?

作为迁安人,这些千奇百怪的村名你知道吗?

编辑:   2023-04-21 08:34:51 3279阅读

建昌营自古就是著名的军事重地和

北方重要的商贸集散地

素有“拉不败的建昌营”的美誉

村名由来千奇百怪

皇帝私访、驻军演武、依山傍桥等等

更是各具特色

今天我们为您介绍

建昌营镇那些村名的由来

90%的迁安人肯定不知道

建昌营镇由来

南北朝时魏拓跋氏的一个藩王,曾在此城僭号称帝,当时的名称就叫建昌营。顾名思义,做为一个边塞重镇,当初意于安营扎寨屯兵设防之所,故此建昌营这个名称,应当说在三国两晋以前就有了。

建昌营旧称“古安昌”,南宋乾道三年设安昌营,明代改安昌营为建昌路,清代初年设建昌营为镇治,1958年,改建昌营镇为红星人民公社,1961年改为建昌营人民公社,1984年恢复建昌营镇至今。

该镇位于迁安东北部,交通便利,四通八达,三抚公路横贯东西,平青大公路纵贯南北,大秦铁路穿境而过,更有迁曹铁路成为迁安的重要出海通道,是汉、回、满、蒙等七个民族聚居地。

果园村:

清咸丰年间(公元1851-1861年),牛姓人家由滦县铁局寨迁来给曹家看坟,逐渐形成村庄,取名曹家沟。解放后,改名保安村,1956年保安村一分为二,又恢复原名曹家沟。后又因植树造林,发展果树专业,故将曹家沟改名为果园。

前窝子村&后窝子村

该村远在唐王东征时就存在了,村名为王尚书庄,它的遗址在现在的村子东北角坎儿上。明燕王扫北时(公元1399-1402年),单、刘两姓人家迁次定居。居住在沙坡南面,取名前坡子,后演变成前窝子;因南有一沙坡,人们习惯称此村子为后坡子,后逐渐把后坡子演变成后窝子了。

封山寺遗址位于建昌营镇前窝子村南500米的高台地上,西距冷口沙河约300米,南临大陵山,东临马坟,遗址土壤为黄沙土,呈不规则方形,最长端为180米,最宽端约120米,总面积约21000平方米。

大桥庄村:

明初,李氏迁此立庄,因这里往西是建昌营,但是隔着很宽的沙河,人们为方便,搭了一座桥,此村故而称为大桥庄。

教场沟村:

明朝万历年间(公元1573-1619年),冷口驻有守护关口的老兵,因在此练兵演武,故此称教场沟。清道光年间(公元1821-1850年),汤、虞两姓人家由青龙汤杖子村迁来定居,刘姓也从建昌营迁来定居,形成村落,其村名仍沿用原地名,称之为教场沟。

军屯村:

相传在唐末战争年代,就有人居住。村西小沟边有一石碑为金色,故村名为金屯里。明朝万历年间(公元1573-1619年),修长城时,此村曾驻军,改名军屯。

东密坞村:

黄氏先来此定居。相传明成祖皇帝私访,在附近曾两次迷路。因该村在东,故称为东迷坞,后演变成东密坞。

雷庄村:

明朝末年(公元1634-1644年)雷氏迁此占产立庄,以姓氏取名雷家庄,后简称雷庄。

石门子村:

该村建于宋朝初期,蔡氏迁此占产立庄,因村东有一山口,状似石门,由此得村名石门子。

白道子村:

相传,明朝永乐年间(公元1403-1423年),张、付二姓迁此定居,因该村北面山上有一通往口外(青龙县)的白色水道,由此得村名白道子。

大龙王庙村:

清初(公元1644-1654年)孟氏兄弟二人迁此占产立庄,因村西有座龙王庙,故以庙名定村名为大龙庙。

滔滔滦水,巍巍燕山

水城迁安文化底蕴深厚

21个镇街更是各具特色

尤其是各个村名更是充满故事

作为土生土长的迁安人

建昌营镇这些村名的来历

您知道吗?

您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村名?

留言区告诉我们哦~

广告

相关推荐

评论